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和大连交通大学教授王韶旭团队合作,在低温高压水系/有机混合电解液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具有宽电化学稳定窗口、耐低温、低成本的混合电解液,构筑出耐低温、高性能微型超级电容器。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
水系电解质具有本征安全的特性。因此,水系微型储能器件在便携式微型电子设备和规模化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水系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过窄,会出现易结冰等问题,导致该体系储能器件能量密度较低,低温下电化学性能衰减严重。高浓盐电解液的应用有效拓宽了水系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并且具有优异的抗冻性能,但是,其应用受到了盐溶解度低和成本高的限制。此外,高浓盐电解液通常存在黏度高和离子电导率低等问题。
本工作中,科研人员通过在水系电解液中引入cacl2和乙二醇添加剂,获得了一种中等浓度的宽电位窗口、耐低温电解液。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cacl2的引入可最大限度减少具有强氢键的水分子数量,而乙二醇的添加则可减少钙离子第一溶剂化壳层中水分子的数量,并破坏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网络,从而使设计的混合电解液具有3.5v的宽电化学稳定性窗口和低于-120℃的凝固点。此外,研究发现,基于此电解液所构筑的微型超级电容器可提供1.6v的高电压,在-40℃时的容量保持率是室温下的62%,并且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在此温度下运行2万圈后,容量保持率仍达98.5%。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fm.202313395
|